阅读数:2025年07月19日
在全球化供应链背景下,多式联运已成为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的关键策略。然而,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问题长期制约着整体效能。本文将深入剖析三大核心难点,并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难点一:标准化程度差异导致衔接断层
海运集装箱与铁路货车规格不匹配、公路货运载具标准化不足等问题,造成转运环节耗时增加。例如,40英尺海运集装箱需拆解为2个20英尺单元才能适配部分铁路线路。解决方案包括推广ISO标准集装箱、建立统一载具认证体系,以及采用可调节式转运设备。
难点二:信息系统孤岛阻碍协同调度
海运港口、铁路站场和公路货运系统往往使用独立操作系统,数据交换延迟可达48小时。某国际物流企业通过部署区块链货运平台,将三方的货物追踪、仓位预约等数据实时同步,使中转衔接时间缩短62%。建议企业优先选择支持EDI/API接口的TMS运输管理系统。
难点三:基础设施能力不均衡形成瓶颈
沿海港口与内陆铁路枢纽的吞吐量差距可达5:1,导致集装箱滞留。典型案例显示,重庆果园港通过建设"水铁公"立体交通网,配置自动化轨道吊和智能分拣系统,实现日均3000标箱的无缝转运。关键措施包括:超前规划枢纽场站、动态平衡运力资源、建立应急转运通道。
实现真正无缝衔接需要把握三个核心:在硬件层面对接运输单元标准,在数据层面构建协同平台,在运营层面建立弹性调度机制。随着智能集装箱、5G货运走廊等技术的普及,多式联运正迎来效率突破的黄金窗口期。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