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7月03日
7月1日,莆田港务集团联合至简至一信息科技举办《从地磅到云端——AI智慧一体机重塑数据供应链决策》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以加速莆田港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目标,聚焦港口核心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积极响应福建省交通物流业数字化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关于产研合作的相关要求。
应福建理工大学邀请,至简至一总经理甘俊奇亲赴现场授课,围绕AI赋能的第三代无人值守系统至简智衡展开深度解析,为莆田港智慧港口建设擘画新蓝图、规划新路径。
技术分享 | 软硬协同,颠覆传统过磅模式
在当日的培训讲解环节中,甘俊奇结合PPT动态演示与流程动画,为在场人员揭开了至简智衡系统的神秘面纱。屏幕上,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车缓缓驶入港口地磅区——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瞬间抓取车号信息,同步触发语音引导:“请前往3号称重位,驾驶员请刷码验证”;货车精准停靠后,电子票据自动生成并推送至司机手机,全程耗时仅30秒。“传统人工过磅,从登记、排队到称重、出票,至少需要10分钟,现在效率提升了整整20倍!”甘俊奇的解释,让在场人员直观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变革。
系统的全链路防作弊能力更是令人惊叹。“过去港口称重主要依赖‘人防’,工作人员需全程盯守,但仍难免出现车牌套牌、多车压磅、不完全上磅、更换货物的情况。”甘俊奇指着屏幕上的红外定位装置介绍,“这套系统通过红外定位装置,在车辆上磅瞬间即锁定位置,误差不超过5厘米;配合3个高清摄像头、AI视频分析算法与地磅防控仪,可实时识别车牌篡改、人为干扰传感器等异常行为——比如有人试图用千斤顶垫高车身减轻称重,系统0.3秒内就会触发警报并锁定证据。”他补充道,所有数据均加密上传至云端,形成“称重-校验-存证”闭环,真正实现“技防代替人防”,从根源杜绝作弊风险。
针对港口业务多元化的特点,至简智衡的全链路数智管控方案展现了强大的适配性。“我们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灵活组合。”甘俊奇介绍。此外,系统支持SaaS云端部署与本地私有化部署两种模式,既能满足信息化基础较弱的港口快速上线需求,也能适配已搭建自有系统的头部港口实现数据互通。“简单来说,无论港口规模大小、业务类型如何,‘至简智衡’都能‘量体裁衣’,给出最适合的智能化升级方案。”
讲解过程中,培训室内气氛热烈,不少技术人员掏出手机拍摄演示画面,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关键参数;更有参会者现场提问:“这套系统在雨雾天气下能否稳定运行?”“多辆车同时上磅会不会冲突?”甘俊奇一一回应,展示了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测试数据——红外定位在能见度低于50米的雨雾天仍能精准锁定车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以上。
这场干货满满的讲解,不仅让莆田港的技术团队对至简智衡有了全面认知,更勾勒出智慧港口建设的清晰路径:从人工过磅到AI智衡,从被动防弊到主动提效,科技正为传统港口注入全新的智慧基因。
案例实证 | AI+无人值守的变革力量
本次培训特别选取了行业标杆案例——辽宁锦州天利粮贸(中国民营粮贸领域领军企业)的“AI+至简智衡”落地实践作为分享重点,用真实场景印证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的实效。
作为粮食运输的高频枢纽,天利粮贸此前面临三大痛点:车辆出入场排队耗时久、称重与装卸货环节衔接不畅、司机需反复下车操作效率低。而“AI+至简智衡”系统的引入,彻底重构了作业流程:通过算法精准调度车辆入场时间,结合红外定位装置实时预警车辆位置,车辆从预约到进入称重区的等待时间从平均40分钟压缩至8分钟;称重环节与装卸货指令自动联动,货车停稳后,司机通过手机操作同步向仓库发送装卸货需求,装卸工提前10分钟到位待命,实现“车到即装、装完即走”的无缝协同;更关键的是,司机全程无需下车——车牌自动识别、电子票据自动生成、装卸货进度实时推送至手机,所有操作通过车载终端或手机APP即可完成,真正实现“无感化”作业。
数据最有说服力:系统上线后,天利粮贸粮仓作业整体效率提升45%,车辆出入场时效提升超70%,高峰时段再无“排队长龙”;司机操作步骤从原来的8步简化为2步,平均单次作业耗时缩短60%。一位常跑天利粮贸线路的货车司机感慨:“以前最怕进场,排队、填单、下车盖章,一圈下来至少耽误1小时;现在手机就能搞定,到了直接过磅装货,省时又省心!”
“这套系统真正打通了粮仓作业的‘最后一公里’。”培训现场,甘俊奇解释道,“所谓‘最后一公里’,不仅是物理距离的末端,更是作业流程中最易卡壳的‘衔接断点’——过去称重与装卸货脱节、司机操作割裂、数据流转不畅,导致效率损耗。而‘至简智衡’通过全链路协同,让每个环节像精密齿轮般咬合,从根源上消除了堵点与等待。”
数智变革 | 共筑智慧枢纽新序章
培训现场的学习氛围在互动环节达到高潮。莆田港务集团的技术骨干们围绕至简智衡系统的技术细节展开连环追问:“这套系统与港口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如何?”“极端天气下红外定位的精度会不会受影响?”“多货类场景切换时,模块化硬件的更换周期需要多久?”业务负责人则更关注实际落地效果:“司机操作习惯的培养需要多长时间?”“系统上线后,人工成本能降低多少?”面对这些问题,甘俊奇结合天利粮贸等标杆案例逐一解答——他现场调出项目的运行数据,展示系统与我司WMS(至简云仓)无缝对接的过程;用红外定位在暴雨天气下的实测精度打消技术团队的顾虑;针对多货类场景,他还展示了模块化硬件的即插即用设计。
这场“技术答疑+案例佐证”的深度交流,不仅解答了莆田港团队对技术落地的疑虑,更点燃了他们对智能化升级的热情。此次专题培训的成功举办,为莆田港的智能化升级之路点亮了技术灯塔。双方达成共识,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共同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港口‘用上系统’,更要‘用好系统’。”甘俊奇在交流尾声表示,“未来,至简至一希望能有机会与莆田港共同打造‘东南沿海智慧港口示范项目’,通过AI技术打通港口与铁路、海运、陆运的多式联运节点,让货物在‘一带一路’海上通道上的流转更高效、更透明。”
这场以技术为媒、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更是一场关于“智慧港口”建设的深度对话。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化,莆田港有望成为东南沿海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为“一带一路”海上通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