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9月13日
煤炭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红外热成像技术因其非接触、高精度的特点,成为监测煤炭自燃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系统介绍红外热成像探头在煤炭自燃监测中的布点规范,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与优势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捕捉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温度分布图像。该技术具有实时监测、远距离探测和全天候工作的优势,特别适用于煤矿等复杂环境。在煤炭自燃监测中,热成像探头能够早期发现温度异常,为预防自燃事故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探头布点基本原则
合理的探头布点是确保监测效果的关键。首先需要考虑煤矿巷道的结构特点,优先布置在易发生自燃的区域,如采空区、煤柱和通风不良处。探头安装高度应兼顾监测范围和图像清晰度,通常距顶板0.5-1.0米为宜。同时要避开强烈振动源和电磁干扰区域,确保数据采集的稳定性。
重点监测区域布点策略
对于采煤工作面,应在进回风巷每隔50-100米布置探头,重点监测煤壁和采空区接合部位。在煤仓和储煤场,需采用多角度布点方式,实现温度场的立体监测。对于封闭的采空区,建议在密闭墙内外均设置探头,形成双重监测防线。所有布点位置都应做好明显标识,便于日常巡检和维护。
系统集成与数据分析
红外热成像探头应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深度集成,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建议建立多级预警机制,当监测到温度异常时,系统能自动分级报警并定位热点位置。同时要定期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自燃风险趋势,为预防性措施提供依据。
维护与校准规范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应建立严格的探头维护制度。包括定期清洁光学镜头、检查供电线路、校准温度测量精度等。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校准,在极端天气或设备移动后及时复检。同时要建立探头性能档案,记录每次维护和校准的数据,为设备更新提供参考。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煤炭自燃监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科学合理的探头布点规范,配合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系统,必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