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多式联运破解煤炭运输瓶颈,成本优化显成效

阅读数:2025年09月30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炭运输面临运力紧张、成本高企等挑战。传统单一运输模式已难以满足大规模、长距离的煤炭调运需求,探索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成为行业焦点。多式联运通过整合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破解煤炭运输瓶颈提供了新路径。



多式联运的核心在于优化运输组织模式。例如,在“西煤东运”中采用“铁路+港口”的联运方式,煤炭先经铁路运至沿海或沿江港口,再转由船舶运往目的地。这种模式有效利用了铁路的大运量、长距离优势与水路的低成本特性,显著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实践表明,相较于全程公路运输,铁水联运可节约成本20%以上,同时缓解了公路运输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影响。

在具体运作中,信息协同是关键环节。通过建设智慧物流平台,实现运输计划、车辆调度、货物追踪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能够提升各运输方式间的衔接效率。例如,某能源集团引入多式联运管理系统后,煤炭在港中转时间平均缩短了15%,车辆等泊时间减少20%,整体运输效率提升显著。此外,标准化作业流程和专业化联运设备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货物倒装损耗,保障了煤炭运输质量。

成本优化是多式联运的另一大优势。通过合理配置运输资源,企业可以灵活选择最优路径。在运距超过500公里的场景下,公铁联运成本较纯公路运输降低约30%;对于跨境煤炭贸易,中欧班列与海运的组合模式,既保证了时效性,又控制了物流开支。值得注意的是,多式联运还促进了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铁路和水路单位能耗远低于公路,有助于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当然,多式联运的推广仍面临基础设施衔接不畅、标准体系不统一等挑战。未来,需加强枢纽场站建设,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规则对接。政府部门可考虑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多式联运方案。同时,行业应积极探索“散改集”等创新模式,利用集装箱标准化优势,进一步提升煤炭运输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总体而言,多式联运通过系统性优化物流链条,不仅有效破解了煤炭运输的瓶颈制约,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多式联运有望在能源物资流通领域发挥更大价值,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应把握这一趋势,加快物流转型升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煤炭运输绿色转型:新能源车辆应用加速落地

下一篇:煤炭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升级,风险防控再加固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