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0月20日
近日,我国煤炭运输领域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全国性煤炭运输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体系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这一突破性成果成功打通了此前各自为政的区域平台和数据孤岛,实现了跨省份、跨企业的运输数据高效共享与业务协同,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长期以来,煤炭运输行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运输空载率高、协同调度难等痛点。各地区、各企业建立的运输管理平台标准不一、接口各异,形成了诸多“信息烟囱”,严重制约了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为解决这一行业顽疾,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由主要煤炭生产地、消费地、枢纽港口以及骨干运输企业共同参与,启动了煤炭运输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专项工程。
此次突破的核心在于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安全的互联互通机制。平台采用了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覆盖煤炭生产、铁路运输、港口中转、公路短驳及终端用户的全链条数字化协同网络。通过标准化接口,各参与方能够在确保数据安全和商业隐私的前提下,实时共享车辆位置、货源信息、运力状态、港口库存等关键数据。
实践表明,互联互通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某大型能源集团反馈,接入统一平台后,其煤炭运输车辆的平均等货时间缩短了近30%,车辆利用率提升了超过20%。对于承运方而言,平台提供的实时、精准的货源信息使其能够更科学地规划运输路线,有效降低了空驶率,预计每年可节省可观物流成本。此外,在应对极端天气、交通管制等突发情况时,互联互通的平台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现跨区域的运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极大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行业专家指出,此次互联互通的实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成功,更是煤炭行业迈向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一步。它标志着行业从单一环节的优化转向了全链条的整体效能提升。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应用,该平台有望演化成为更加智能、高效的煤炭供应链“智慧大脑”,为促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平台建设方将重点推进与铁路、交通等部门信息系统的深度对接,并探索将碳排放监测等绿色物流功能纳入平台体系,持续拓展平台服务边界,助力煤炭行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大宗商品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