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0月06日
近期,国内氢燃料重卡的示范运营规模显著扩大,多个地区启动了新的商业化项目。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这种零排放的重型商用车正成为交通领域脱碳的关键路径之一。与纯电动路线相比,氢燃料重卡在续航里程和补能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适合长途干线物流、港口运输等重载场景。目前,示范项目已从个别城市试点,逐步扩展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形成了多场景、多模式的应用生态。
技术路线方面,氢燃料重卡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主流技术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前者技术相对成熟,已实现小批量商业化应用;后者效率更高,但耐久性和成本仍是挑战。此外,氢内燃机路线也重新受到关注,其可利用现有内燃机产业链,但面临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等问题。不同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未来可能长期并存,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基础设施配套是氢燃料重卡推广的关键。当前,加氢站建设速度加快,但网络密度仍显不足。站内制氢、外供氢源等不同模式均在探索中。成本问题同样突出,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瓶等核心部件价格高昂,导致整车购置成本远高于柴油重卡。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成本下降曲线可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氢燃料重卡的总拥有成本有望与柴油车持平。
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层面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地位,多地出台了购车补贴、运营补贴等激励措施。示范城市群的推动,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企业层面,主流商用车企纷纷布局,推出多款氢燃料重卡产品。与此同时,能源公司、物流企业等跨界参与,共同构建产业生态。
挑战与机遇并存。氢源清洁度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绿氢比例需不断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标准法规体系也需完善,尤其是在安全、储运等方面。尽管前路漫漫,但氢燃料重卡在重载运输领域的减排潜力巨大。随着技术迭代、成本下探和生态完善,其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为交通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未来几年,多元化技术路线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激烈,市场格局或将重塑。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