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0月13日
近日,多地冷链园区出现一道新风景:蓝白配色的新能源冷藏车频繁穿梭于月台之间,取代传统柴油车的轰鸣声的是电机运转的轻微嗡鸣。这种变化背后,是冷链物流行业正迎来的电动化转型浪潮。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成为主要推手。2023年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等文件,对新能源冷藏车给予路权优先、运营补贴等支持。北京、深圳等城市明确要求2025年前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比例不低于50%。与此同时,锂电池能量密度突破180Wh/kg,快充技术实现30分钟补电80%,续航焦虑得到缓解。
生鲜电商与医药冷链成为电动化突破点。每日优鲜数据显示,其华北区新能源车队已承担60%的社区团购配送,单车日均行驶里程达200公里。"电动冷藏车夜间充电、白天配送的模式,特别适合定点定时配送场景。"其运营总监指出。国药控股则试点新能源车进行疫苗运输,车载温控系统与云平台实时联动,温差波动控制在±0.5℃以内。
细分市场呈现差异化竞争态势。针对城市最后一公里,4.5吨以下轻型电动冷藏车成为主流,续航集中在200-300公里范围;跨城干线则出现换电模式重卡,浙江某物流公司投入的10台换电重卡,实现杭州-宁波往返运输,每公里成本较柴油车降低35%。
不过瓶颈依然存在。专业改装厂负责人坦言:"传统冷机耗电量占整车能耗30%,目前光伏辅助供电系统仍在测试阶段。"此外,三线城市充电网络覆盖不足,导致车辆利用率比一线城市低20个百分点。
行业共识是,随着电池成本以年均8%速度下降,2025年新能源冷藏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与传统车辆持平。顺丰冷链规划部预测,未来三年其新能源车辆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40%,并试点氢燃料电池冷藏车进行长距离运输。这场悄无声息的能源革命,正在冷链物流的毛细血管中加速推进。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