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区域示范效应显著,新能源货车普及超预期

阅读数:2025年09月28日

近期,多个区域的新能源货车推广成效显著,普及进度远超行业预期。这一现象与地方政策引导、商业模式创新及产业链协同密切相关。



在东部某物流枢纽城市,新能源货车占比已突破30%,较原定目标提前一年半完成。当地通过路权优先、运营补贴等政策,有效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用车成本。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该市的成功经验正在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形成了“试点-总结-推广”的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示范效应不仅体现在数量增长上,更推动了技术迭代。新一代新能源货车的续航里程普遍达到350公里以上,快充技术实现30分钟补电80%。车辆智能化水平同步提升,多家物流企业通过车联网平台实现了运力优化调度。

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货车的经济性正在显现。以日均行驶200公里的4.5吨货车为例,电费成本较燃油车降低60%,维护成本下降40%。这种成本优势在快递、城配等高频使用场景中尤为突出。

随着绿色货运示范通道的扩展,新能源货车开始向干线物流渗透。部分车企已推出续航500公里以上的重型电动卡车,填补了长途运输市场的空白。与此同时,换电模式在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取得突破,为特殊工况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信号。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货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0%以上。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细分领域推广计划,如城市配送车辆电动化时间表等。

市场响应速度超出预期。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货车销量同比增长150%,其中轻型货车占比最高。租赁、融资租赁等创新商业模式降低了采购门槛,加速了中小物流企业的车辆更新节奏。

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电池企业针对货运场景开发了高循环寿命产品,充电运营商布局货运专用场站,金融保险机构推出专属产品服务。这种全产业链的协作正在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行业仍面临挑战。二手车辆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资产流通;部分地区充电设施分布不均衡;极端温度下电池性能衰减等问题仍需解决。这些痛点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破解。



总体来看,区域示范效应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成本进一步下降,新能源货车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更大规模普及,为物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下一步,行业重点将转向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运力协同平台建设等深度运营领域。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冷链物流电动化加速,新能源货车攻占高端市场

下一篇:标准化进程加速,新能源货车兼容性提升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