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绿色物流认证推行,新能源货车成准入门槛

阅读数:2025年10月06日

绿色物流认证体系构建了多维度的评估标准,涵盖车辆排放、包装材料、运输路径优化等环节。其中新能源货车的推广应用被赋予最高权重,认证标准要求参与企业的新能源车辆占比首年不低于15%,三年内须达到30%以上。这种阶梯式设计既给企业留出缓冲期,也明确了转型时间表。

对物流企业而言,新能源货车的运营成本优势正在显现。数据显示,电动货车每公里能耗成本较柴油车降低60%,维护成本下降40%。某头部物流企业测算表明,虽然新能源车购置成本较高,但全生命周期总成本反而降低15%-20%。这种经济性驱动与政策要求形成合力,加速了车队电动化进程。



认证推行也带动了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国已建成覆盖主要物流枢纽的充电网络,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密度提升300%。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则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通过AI路径规划将新能源车续航效率提升25%以上。这些支撑体系的完善为认证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小物流企业面临较大转型压力。新能源车较高的初始投资可能淘汰部分资金薄弱的企业,行业集中度或将提升。但政策层面同步推出了购置补贴、路权优先等扶持措施,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等模式降低门槛。有专家建议,区域物流企业可组建联合采购联盟,提升议价能力。

绿色认证的影响正在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越来越多的货主企业将物流商认证情况纳入采购标准,沃尔玛、京东等零售巨头明确要求合作物流企业须在2025年前获得认证。这种市场倒逼机制使得绿色物流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三年将是行业洗牌的关键期。随着认证标准逐步收紧,新能源货车渗透率有望从当前的12%提升至35%以上。这不仅将改变车辆能源结构,更将推动整个物流体系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行业专家预测,获得认证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政策红利和市场机会,而未达标企业可能面临业务收缩风险。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物流认证已超越环保范畴,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货车作为认证的硬性指标,正在重新定义行业准入标准。这种变革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主动拥抱转型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用户体验优化,新能源货车司机满意度提升

下一篇:金融创新支持,新能源货车购置门槛降低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