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国际趋势明朗,新能源货车全球化布局加速

阅读数:2025年10月10日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能源转型双轮驱动下,新能源货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国际物流格局。从欧洲严苛的排放标准到北美激增的电商配送需求,零排放货运已成为跨国企业的战略必选项。

近期,德国邮政DHL宣布追加订购2000辆电动货车,亚马逊则计划在2025年前部署10万辆Rivian电动配送车。这些行业巨头的规模化采购,标志着新能源货车从试点阶段正式迈入商业化普及期。中国品牌凭借成熟的产业链优势,正积极参与这场全球竞赛:比亚迪纯电动卡车已进入美国加州港口运输体系,宇通氢燃料货车在挪威完成极寒测试,上汽大通MAXUS电动van在欧洲市占率持续攀升。

技术突破是推动全球化布局的关键因素。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实现-30℃低温续航保持率达85%,快充技术使车辆在30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智能网联系统则通过路径优化将能效提升15%,自动驾驶编队技术已在港口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政策支持为行业注入持续动力。欧盟"减碳55"法案要求2030年新售货车碳排放较2021年减少50%,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每辆电动货车提供最高4万美元税收抵免。这些政策不仅刺激市场需求,更引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挑战。目前全球公共商用车充电桩密度仅为乘用车的1/8,特别是在跨境运输走廊存在明显短板。各国正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加快布局,特斯拉Semi充电网络已覆盖北美主要干线,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正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站点。



未来三年将是市场格局定型的关键期。传统巨头斯堪尼亚、沃尔沃纷纷推出电动平台,科技公司如图森未来聚焦L4级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Hyzon专注氢燃料重卡差异化竞争。行业专家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货车在全球新车销量占比将突破30%,其中轻型物流车电动化率可能超过50%。



供应链本土化趋势值得关注。为应对贸易壁垒,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宁德时代在德国设立电池基地,这种"在地生产"模式既符合区域政策要求,又能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电池回收、二手车出口等衍生市场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双重浪潮中,新能源货车的全球化布局不仅重塑着货物流动方式,更成为各国竞逐高端制造话语权的重要赛道。随着技术标准逐步统一和跨境认证互认推进,一个更加高效、清洁的全球货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智慧物流整合,新能源货车调度效率提升

下一篇:安全技术突破,新能源货车事故率显著下降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