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0月14日
2025 年 4 月,拉拉科技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消息再度引发关注,然而这家曾估值高达 6300 亿元的货运平台,依旧未能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从 2021 年首次递表至今,货拉拉的上市之路已历经五次波折,估值缩水至 650 亿元,较巅峰时期下跌近九成。这场持续四年的 IPO 征程屡屡遇阻,绝非偶然的资本时点错失,而是其商业模式缺陷、合规短板与生态失衡等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折射出互联网平台经济在规模扩张与价值平衡间的深层困境。
合规性缺失是货拉拉上市之路最难以逾越的显性障碍,监管部门的密集约谈与整改要求贯穿其五次递表全过程,成为资本市场考量的核心风险点。作为连接司机、货主与市场的平台型企业,货拉拉的经营行为始终游走在合规与违规的灰色地带,且问题随规模扩张持续恶化。2021 年首次申请因数据合规问题失效,揭开了其在用户信息保护上的漏洞;2025 年第五次递表前夕,又因涉嫌垄断被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要求落实反垄断合规责任、规范算法公平性。据统计,仅 2023 年以来货拉拉就被监管部门点名八次,2025 年内更是两次遭遇中央级监管机构 “敲警钟”,约谈主体升格、措辞趋严的背后,是其合规问题的系统性爆发。
具体来看,合规风险集中体现在定价机制与司机权益保障两大领域。为抢占市场份额,货拉拉通过 “一口价订单”“特惠顺路” 等方式恶意压低运价,部分订单运费甚至低于成本价,迫使司机倒贴接单。同时,其 “会员 + 抽佣” 的双重收费模式暗藏猫腻,存在 “明降会员费、暗涨抽成” 的操作,抽佣比例最高达 11%,且计价规则不透明,司机难以知晓抽成依据。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货拉拉累计被投诉量高达 86176 次,恶意扣费、虚假报价等问题成为投诉焦点,司机维权事件频发。监管层多次强调 “平台不能一边享受互联网红利,一边逃避实体责任”,但货拉拉的整改多停留在表面,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合规隐患,这种 “边扩张边违规” 的发展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资本市场对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
商业模式的结构性缺陷与盈利逻辑的不可持续,构成了货拉拉上市遇阻的深层原因。尽管招股书显示其 2023 年扭亏为盈,2024 年实现净利润 4.34 亿美元,营收三年间从 10.36 亿美元增长至 15.93 亿美元,但光鲜数据背后是脆弱的盈利根基。货拉拉超过半数营收依赖司机会员费与订单抽佣,2024 年上半年该部分收入占比高达 53.7%,这种 “向司机输血” 的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与抗风险能力。当市场竞争加剧或政策收紧时,一旦无法再通过提高抽佣、上涨会员费挤压司机利润空间,其盈利增长便会陷入停滞。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已引发严重的生态反噬:2022 年至 2024 年,货拉拉月活司机数量增长 82.6%,但会员费收入仅增长 22.2%,司机 “用脚投票” 的现象明显,增长动能正在枯竭。
多元化转型的乏力进一步放大了盈利模式的风险。为打破同城货运增长瓶颈,货拉拉自 2021 年起尝试拓展网约车、企业物流等业务,甚至向小拉出行投入 1.3 亿美元债权,但这些新业务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2024 年多元化业务占比仅 7.8%。核心原因在于其未能摆脱 “流量思维”,将资源过度倾斜于短期营收指标,而非长期价值创造。同城货运在线渗透率仅 4.3% 的市场现状,本为平台提供了通过服务升级挖掘增量价值的空间,但货拉拉却将精力放在存量博弈上,通过压榨司机利益实现短期盈利,这种 “竭泽而渔” 的发展路径,让资本市场对其增长持续性产生严重质疑。
生态失衡引发的信任危机,成为压垮货拉拉上市希望的关键稻草。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司机、货主与平台三方的利益平衡,但货拉拉已形成矛盾激化的 “对立三角” 格局。司机群体承受着低价竞争、高额抽成与权益缺失的三重压力,对平台的信任度持续下滑,多地出现抗议维权事件;货主则抱怨运费透明度低、服务体验差,看似低廉的价格背后暗藏丢货、破损等风险;而平台在两端挤压下陷入恶性循环,只能通过进一步压缩司机利润维持运营。2021 年长沙女孩车莎莎跳车身亡事件,更暴露出其在司机审核、安全监控等方面的致命漏洞,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这种信任赤字在资本市场得到直接反馈。创始人周胜馥在上市前通过三轮股权转让套现约 11 亿元,被质疑 “套现走人”,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信心。从估值变化来看,2022 年 2 月货拉拉估值对应每股成本 76.16 美元,2023 年 2 月股份回购价已跌至 57.57 美元,缩水幅度达 24.4%。投资者清醒地认识到,当平台与核心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走向对立,即便短期财务数据亮眼,也难以支撑长期价值增长。相比之下,快狗打车、满帮集团等竞争对手已完成 IPO 并持续优化生态,更让货拉拉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愈发被动。
货拉拉五次冲击上市失败的背后,是资本逻辑与劳动价值、效率优先与公平底线的深刻冲突。对于互联网货运平台而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非规模与流量,而是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可持续生态。如今,货拉拉若想重启上市征程,仅靠更新财务数据远远不够,亟需进行一场彻底的 “价值重构”:以透明化算法与合理定价机制修复司机信任,以合规经营回应监管要求,以服务创新挖掘增量价值,真正构建起司机、货主与平台共赢的生态体系。否则,即便未来再次递表,也终将在资本市场的冷眼中继续折戟。这场持续四年的 IPO 困局,已然为所有平台型企业敲响了警钟:脱离公平与责任的增长,终究无法获得资本的真正认可。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