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0月16日
当满帮集团内部通知正式宣告取消每月月末的周六 “奋斗日” 时,这个曾被视为货运平台 “狼性文化” 象征的制度,终于在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的平衡中完成迭代。通知中 “关注员工需求、优化工作体验” 的表述,与 “不弱化奋斗精神” 的强调形成巧妙呼应,既回应了内部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诉求,也向外界传递出企业文化从 “规模优先” 向 “质量优先” 转型的信号。在满帮面临退税退坡、金融业务争议等多重挑战的当下,这场看似简单的制度调整,实则是企业以人文温度重构组织活力的关键尝试,为互联网平台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取消 “奋斗日” 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了 “加班等同于奋斗” 的认知误区,以制度优化回应了新时代员工对尊严与价值的深层需求。长期以来,部分互联网企业将 “996”“大小周” 包装为 “奋斗文化”,将额外工时与职业忠诚度直接挂钩,却忽视了过度加班对员工创造力的侵蚀。满帮此前设立的 “奋斗日”,虽每月仅一天,却形成了隐性的工作压力 —— 有员工透露,为应对 “奋斗日” 的任务指标,往往需要提前一周压缩休息时间做准备,反而导致日常工作效率下降。这种 “形式化奋斗” 不仅难以转化为实际业务成果,更会引发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抵触情绪。
此次调整精准切中了问题核心:通知明确提出 “以提升日常工作效率替代额外加班”,将价值创造的重心从 “时间投入” 转向 “效能产出”。这种转变背后,是对员工价值的重新认知 —— 真正的奋斗精神,源于发自内心的职业认同而非制度性的强制约束。正如一位满帮技术员工所言:“取消奋斗日后,反而有精力梳理工作流程,之前需要两天完成的系统优化,现在一天就能高效搞定。” 数据印证了这种效能提升:制度落地首周,集团内部项目交付周期平均缩短 12%,跨部门沟通成本下降 18%,证明剥离形式化加班后,组织效率反而实现了实质性提升。这种转变,与当下年轻职场人 “拒绝无效加班、追求价值实现” 的诉求高度契合,彰显了企业对员工个体价值的尊重。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取消 “奋斗日” 是满帮适配自身转型需求的理性选择,标志着其从 “野蛮生长” 向 “精细化运营” 的战略转向。满帮由 “运满满” 与 “货车帮” 合并而来,在行业整合初期,“奋斗日” 这类制度确实能通过集中人力攻坚,快速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张与产品功能的迭代。但随着企业步入成熟期,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已达 32.39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51.19%,单纯依靠工时堆积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尤其是在货运经纪业务增速近乎停滞、核心业务面临腾讯、京东物流等对手技术挑战的背景下,企业更需要依赖员工的创造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而非重复性的加班劳动。
这种转型在研发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满帮此前宣布对自动驾驶领域投入 1.25 亿美元战略投资,但 2025 年第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减少 18%,反映出研发效率亟待提升的现实。取消 “奋斗日” 后,研发团队得以摆脱固定加班的束缚,通过弹性工作制度专注核心技术攻关 —— 某智能调度算法项目组利用节省的周末时间开展行业调研,反而提出了优化匹配效率的新思路,预计可使货主等待时间缩短 20%。这印证了管理学中的 “效率悖论”:过度强调工作时长,反而会扼杀需要深度思考的创造性工作。对于满帮而言,在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货运赛道上,唯有激发员工的主动创造力,才能在智能路径规划、货运大模型等核心领域构建竞争优势。
更深层看,这场制度调整是满帮修复组织生态、强化内部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为化解当前经营压力注入了人文动力。2025 年以来,满帮面临的挑战接踵而至:地方政府退税增速放缓导致货运经纪业务成本攀升,长三角地区服务费率从 6% 升至 11% 引发中小货主流失,金融业务因利率争议遭遇监管压力,司机端信任度出现下滑迹象。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一支稳定且有战斗力的核心团队,而企业文化正是凝聚团队的关键纽带。
取消 “奋斗日” 在此时发挥了 “情感粘合剂” 的作用:通过回应员工诉求,传递企业与员工共克时艰的诚意。通知中 “制度迭代需适配不同发展阶段” 的表述,展现了企业的自我革新意识,这种坦诚沟通比单纯的物质激励更能打动人心。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这种凝聚力的提升直接转化为人才保留优势 —— 三季度核心岗位离职率较上季度下降 9%,为企业应对外部挑战筑牢了人才根基。这种 “以人文关怀稳定团队,以团队稳定应对危机” 的逻辑,正是成熟企业应对周期波动的重要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满帮在取消 “奋斗日” 的同时强调 “保持拼搏意识”,避免了文化转型陷入 “躺平” 的误区,构建了 “人文关怀 + 价值创造” 的双重导向。通知中 “将制度调整的积极效应转化为实际业务成果” 的要求,明确了制度优化的最终目标 —— 不是削弱奋斗精神,而是让奋斗更具质量与效率。这种平衡艺术,破解了部分企业 “一谈人文就弱化执行” 的难题:通过明确 “高效工作 = 价值创造 = 职业成长” 的逻辑,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目标深度绑定。例如,运营部门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在不增加工时的前提下,将货主投诉处理时效从 4 小时缩短至 1.5 小时,既提升了客户体验,也让员工在高效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
从行业视角看,满帮的尝试为互联网平台文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的 “狼性文化” 虽推动了行业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员工健康受损、职业倦怠等问题。近年来,从字节跳动取消 “大小周” 到美团试点骑手屏蔽功能,头部企业纷纷开始重构企业文化。满帮取消 “奋斗日” 的举措,进一步印证了平台经济的文化建设正在从 “资本驱动” 转向 “人本驱动”—— 当行业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能力,而是以人文关怀凝聚起来的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
当然,制度调整的效果仍需长期检验。如何通过流程优化、技术赋能真正实现 “效率提升替代加班”,如何建立奋斗精神的长效激励机制,如何让人文关怀渗透到业务运营的每个环节,都是满帮需要持续破解的课题。但从长远来看,这场以 “取消奋斗日” 为起点的文化转型,已经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证明,真正的奋斗文化,从来不是靠制度强制维系的 “形式主义”,而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基础上的 “内生动力”;真正有温度的企业,既能带领员工直面市场竞争的挑战,也能守护好每个个体的生活尊严。
在满帮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取消 “奋斗日” 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它所开启的 “人文共赢” 之路,却为企业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铺就了更坚实的基础。对于更多互联网平台而言,这场转型带来的启示尤为深刻:当企业文化真正实现 “以员工为中心”,当奋斗精神真正源于价值认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凝聚起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