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07日
那天深夜,我和老张蹲在园区值班室门口抽烟。他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仓库说:"十年前咱们还得拿着对讲机满园区跑,现在坐在这儿就能看清每个角落。"烟头的红光在夜色里明明灭灭,像极了这些年来园区管理方式的转变。

记得刚入行时最头疼的就是车辆调度。司机在门口排长队,登记表格传得满天飞。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货车的实时位置,得打四五个电话。现在智慧园区的数字平台让这些成了过去式。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每辆车的位置,系统自动分配装卸货区域。上次有个客户临时要改送货时间,我在手机上点了几下就重新排好了班次。
园区里的安全隐患曾经让我夜不能寐。哪个角落的消防通道被临时货物堵了,哪个仓库的温湿度超标了,总要等到巡查时才能发现。现在传感器像忠实的哨兵,任何异常都会立即推送到管理终端。上周半夜系统报警,显示3号库湿度异常,值班员赶过去发现是除湿设备故障。要是放在以前,等到早上上班时,那批精密仪器恐怕就全完了。
能耗管理也是个老大难问题。以前总闸一合就算完事,现在能精确到每个照明回路的用电分析。系统会自动调节照明强度,根据人流量控制空调运行。去年夏天最热的时候,电费反而比前年同期降了十五个百分点。老板在月度会上开玩笑说,这套系统省下的钱都够给全体员工发年终奖了。
最让我感慨的是作业效率的提升。过去工人们要在各栋建筑间来回奔波找单据,现在手持终端随时可以调取订单信息。货物入库时,AR设备会自动识别并推荐最优摆放位置。有次我带新人熟悉流程,小伙子惊讶地说:"这比我们大学实验室还智能。"
不过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推行数字化管理时,不少老师傅抵触得厉害。老周就常抱怨:"整这些花里胡哨的,还不如我这双老腿跑得勤快。"直到有次暴雨天,系统提前预警并自动调整了作业计划,他才慢慢转变态度。现在他倒成了数字系统的忠实拥护者,还经常给新员工讲解系统的妙用。
智慧园区的数字化不是要把人变成机器的附庸,而是让技术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老张说的,关键不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有多好看,而是这些数据能不能帮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当技术真正融入日常运营的每个细节,管理就变成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艺术。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