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传统大宗物流的数字化破局之道

阅读数:2025年11月09日

深夜翻看朋友圈,看到老张又发了一条在港口等货的动态。配图是昏暗的灯光下堆积如山的货物,文字写着:"等货第三天,司机在车上发烧了。"这已经是这个月他发的第五条类似动态。我们这行,好像永远在和各种意外较劲。

去年接手公司数字化项目时,我以为找到了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直到真正开始推进,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道鸿沟。那些承诺能打通所有环节的软件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水土不服。调度员老李说得直白:"系统再好用,也比不上我打几个电话。"



数据孤岛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它的顽固。财务用着十年前的老系统,仓储部门去年刚换了新软件,运输团队还在用微信群里发定位。每个部门都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运转,像一群盲人摸象。最讽刺的是,客户要的永远是最简单的答案——我的货现在到哪了?而我们往往要给五六个人打电话才能拼凑出完整轨迹。

真正触动我的,是上个月那个暴雨夜。一批重要原料卡在途中,按照传统流程至少要两小时才能确定具体位置。那天我试着用新上线的移动端直接联系上了司机,十分钟就搞清楚了状况。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让信息流动了起来。

数字化不是要把人都变成系统的奴隶。相反,它应该让人的经验发挥更大价值。老调度员凭直觉就能判断哪条路线最靠谱,这种经验如果能够数据化,就能让整个团队受益。我们现在在做的事,就是把老师傅们的"感觉"变成可以传承的方法论。

最近在试点区域推行的移动端应用,意外地受到了老司机们的欢迎。他们开始主动上传路况照片,分享临时封路信息。这种自下而上的数据流动,比任何顶层设计都来得真实有力。有个老师傅跟我说:"以前觉得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没用,现在发现,少绕路就是多赚钱。"

转型过程中最难的,可能是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我们总想等系统完全成熟再全面推广,结果就是永远停留在试点阶段。后来想通了,先让核心业务跑起来,边用边改。就像学游泳,在岸上研究再多姿势,都不如直接跳进水里扑腾几下。

看着办公室里逐渐活跃起来的数据大屏,我突然理解了数字化的本质——它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让我们重新找回对这个行业的掌控感。当每个环节都变得透明可追溯,当决策不再依赖猜测,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服务本身。

这条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就像老张昨天跟我说的:"要是早点用上这些,我那个发烧的司机兄弟就能少受点罪了。"这句话,比任何KPI都让我觉得值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智能匹配+全程追溯:数字技术重塑大宗运输

下一篇:数字孪生技术在大宗物流中的实战应用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