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矿产数字化转型先锋: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可复制

阅读数:2025年11月05日

那天站在矿区最高点的观景台,脚下是绵延的矿脉,远处是正在作业的巨型矿车。王工指着那些缓缓移动的钢铁巨兽说:"你看,它们现在都会自己思考了。"这句话让我愣了很久。

三年前我第一次下矿时,完全不是这样。那时巷道里弥漫着柴油味,工人们靠对讲机联络,生产数据要等下班后统一录入。有次因为数据传递延误,一个工作面多钻了二十多个炮眼,直接损失三十多万。老师傅苦笑着说:"干这行,就是和看不见的东西较劲。"

转变是从一台故障的挖掘机开始的。那台设备总是莫名其妙停机,维修工查遍了所有零件都找不出原因。后来技术团队在关键部位装了传感器,才发现是液压系统一个微小的压力波动导致的。就是这次偶然,让我们意识到数据的力量。

说实话,刚开始推进数字化时,阻力不小。老矿工觉得这是花架子,中层管理担心增加工作量,就连财务都在算投入产出比。但我们坚持了一点:不让技术适应人,而是让人驾驭技术。我们先从最简单的车辆调度系统入手,让老师傅们亲眼看到手机App能减少一半的等车时间。这种看得见的改变,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现在回想起来,最关键的突破是建成了那个被大家戏称为"矿山大脑"的数据中台。起初只是想把各个系统的数据打通,没想到它渐渐成了决策的核心。生产计划、设备维护、安全预警,所有这些过去靠经验判断的事情,现在都有了数据支撑。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通过分析钻机的振动数据,我们竟然能预测岩层的变化,这比传统地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40%。

当然,路上也踩过坑。曾经花大价钱引进的智能安全帽,因为电池续航问题被工人弃用;还有个看起来很美的三维建模软件,操作复杂到没人愿意打开。这些教训让我们明白:技术再先进,也要接地气。后来我们改造了本地通讯网络,让手机在井下也能收到信号;开发了语音录入功能,老工人动动嘴就能完成数据上报。



现在的矿区,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控制中心里,年轻的技术员盯着大屏幕,实时调整着生产节奏;巷道深处,自动化设备按照预设路线精准作业;而老师傅们的经验,被转化成算法模型,继续发挥着价值。这种新旧交融的状态,或许就是转型最理想的样子。

最近在整理这些年的实践案例时,我忽然理解了一个道理: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要把矿山变成科技公司,而是让矿业找回它最本质的东西——对资源的精准把握。技术只是工具,真正改变行业的,是重新思考作业方式的那份勇气。

上个月去兄弟单位交流,他们的总工问我成功的秘诀。我想了想,说了句很实在的话:"别总想着一步到位,先找到那个让你夜不能寐的具体问题,然后就用最合适的技术去解决它。"就像我们当初,不过是想弄明白那台挖掘机为什么老出故障而已。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从传统到智能:矿产行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启示

下一篇: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矿业?6个转型案例给出答案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