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05日
凌晨三点的物流园区,只有地磅房的灯还亮着。老王揉着惺忪的睡眼,第无数次重复着抬手、记录、放行的动作。这个场景在中国成千上万的物流园区里日复一日地上演,直到无人值守地磅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这个延续了数十年的剧本。
我第一次见到无人值守地磅是在南方的某个港口物流园。没有磅房值班员,没有手写单据,货车司机通过手机预约的时间段抵达,地磅自动识别车牌,称重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让我这个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都感到震撼。
这不仅仅是省了一个人工那么简单。传统地磅称重环节存在太多人为干预的空间:司机与司磅员串通作弊、记录笔误、车辆不完全上磅称重、重复过磅套取数据……这些问题在深夜作业时尤为突出。而无人值守系统用技术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让这些灰色操作无处遁形。
记得有次和园区负责人聊天,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个地磅班次需要两名司磅员,三班倒就是六个人,加上社保福利,一年下来就是几十万的人力成本。这还不包括因为人为错误导致的货物差重纠纷、效率低下造成的车辆积压等隐性成本。安装无人值守系统后,这些成本直接归零。
但最让我感慨的,是这套系统给司机带来的改变。过去司机要拿着纸质单据跑来跑去,排队等待司磅员手动记录,遇到新手司磅员还要反复确认数据。现在司机全程不用下车,系统自动读取车牌,语音提示引导车辆上磅,称重完成后数据直接推送到司机手机。有位老师傅告诉我,他现在每天能多跑一趟活,就因为每个物流园区的过磅时间缩短了十几分钟。
技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声不响地优化着每一个细节。无人值守地磅整合了车牌识别、红外定位、视频监控、自动道闸等设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称重生态。红外定位确保车辆完全上磅,视频监控全程记录称重过程,自动道闸根据称重结果智能放行。这些技术单看都不算尖端,但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当然,推行过程中也遇到过阻力。有些老司磅员担心失业,有些司机觉得新系统太复杂,还有管理人员对数据安全心存疑虑。但实践证明,司磅员可以转岗做数据监控和异常处理,司机经过简单培训都能快速上手,而云端数据的安全性远比纸质单据要高。变革总是伴随着阵痛,但方向对了,路就会越走越宽。

现在再去各个物流园区,发现无人值守地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港口到矿山,从化工园区到粮食仓储,这种智能过磅方式正在成为标配。有时候我会想,科技发展的意义不就是把人们从重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吗?就像自动取款机解放了银行柜员,无人值守地磅也让司磅员能够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
夜深了,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物流园区的车辆有序地通过地磅,不再需要任何人起身操作。这一幕让我想起老王,听说他最近在参加公司的数据分析培训,准备转型做系统运维。时代在变,我们每个人都在被推着向前走,好在,是朝着更好的方向。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