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08日
凌晨三点,我站在空旷的厂区里,看着最后一辆货车缓缓驶过地磅。驾驶室里的小张朝我挥了挥手,电子屏上的数字跳动了几下就稳定下来,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那时候这个时间点,地磅房外总是排着长队,值班的老王得扯着嗓子维持秩序,手忙脚乱地记录数据。
现在好了,地磅房亮着灯,里面却空无一人。说实在的,刚开始推行无人化的时候,我心里直打鼓。这么多年都是人盯着称重,突然要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机器,任谁都会犯嘀咕。老王更是直接找到我,说这玩意儿靠谱吗?万一出了错,少了吨数谁负责?
可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有说服力。第一个月运行下来,不仅差错率比人工记录时期降低了七成,连排队现象都基本消失了。货车司机们最初也不习惯,有个老师傅坚持要看着称重结果打印出来才肯离开,现在倒好,手机收到推送信息,连车都不用下。
记得上个月有个供应商来考察,看着车辆自动识别、数据实时上传的整套流程,忍不住感叹说这简直像走进了科幻电影。我笑着告诉他,这可不是什么未来科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无人化带来的改变远不止效率提升这么简单。过去地磅员这个岗位,说起来都是泪。三班倒的工作制,夏天闷热冬天寒冷,还要忍受车辆尾气和噪音。现在好了,同事们都被调配到更合适的岗位,有人去了调度中心,有人转岗做设备维护,反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当然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系统刚上线的头两周,各种小问题不断。有次下大雨,车牌识别摄像头被水雾遮挡,导致好几辆车无法自动登记。我们连夜给摄像头加装了防雾罩,又在系统里增加了手动录入的备用方案。这些经验教训现在都成了宝贵的财富。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动化并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让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就像老王,现在负责整个称重系统的巡检维护,工作环境好了不说,工资还涨了一级。上次见他,整个人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居然还在自学编程知识。
说到系统的智能之处,最让我惊叹的是它的学习能力。刚开始需要人工校准的环节,现在系统都能自动完成。有次传感器出现微小偏差,系统居然自己发出了预警,等技术人员到场时,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故障诊断。这种进化速度,连我们这些老物流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要实现真正的无人化,每个细节都得考虑周全。比如我们给长期合作的司机都办了电子标签,外来车辆则通过预约系统提前录入信息。称重平台两侧加装了红外对射装置,防止车辆未完全到位就开始称重。这些看似琐碎的改进,恰恰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最近在和同行交流时发现,不少企业还在观望。他们最大的顾虑不是技术,而是信任。总觉得没有人盯着,心里不踏实。其实我想说,现在的智能系统比人更可靠,它不会疲劳,不会分心,更不会因为人情世故而手下留情。
夜幕再次降临,地磅房的灯光依旧亮着。但我知道,那里不再需要有人熬夜值守。这种改变,或许就是行业进步最真实的写照。当我们不再被固定的岗位束缚,才能发现更多可能。就像那个空着的地磅房,它不是冰冷的自动化设备,而是我们迈向智能物流的一个见证。

未来的某天,当全新的物流体系建成时,现在的无人地磅可能又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但这段从有人到无人的过渡期,会永远留在我们这代物流人的记忆里。它提醒着我们,变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环节中,慢慢发生的。
看着又一辆货车平稳地驶过地磅,我突然想起老王说过的话。他说以前值夜班的时候,最盼着天亮。现在好了,不管白天黑夜,系统都在那里平稳运行。这话说得真对,技术进步的意义,不就是让工作变得更简单,让生活变得更好吗?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