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8日
那天深夜,我站在公司的地磅房外,看着里面值班的老张打着哈欠记录数据。这个画面突然让我意识到,在这个连汽车都能自己驾驶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要让员工三班倒地守着这个简单的称重流程?

老张是我们公司的老员工了,在地磅房工作了整整十二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引导车辆上磅、记录车牌号、读取重量数据、打印单据。我常常想,如果把老张这些年走过的路连起来,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但更让我心疼的是,像老张这样经验丰富的员工,本可以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价值。
去年旺季,我们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一个夜班,由于值班人员疲劳疏忽,三辆车的称重数据录混了,导致我们和客户产生了不小的纠纷。那天凌晨三点,我被电话吵醒时就在想,这种依赖人工记录的模式,真的该改变了。
第一次接触无人值守地磅这个概念,是在一次行业展会上。看着屏幕上自动跳动的数字,摄像头精准捕捉车牌信息,道闸自如地起落,我突然感觉心头一亮。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解决方案吗?
回来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调研。说实话,最初我也担心,这么智能的系统会不会很复杂?员工能不能接受?实施起来会不会影响正常运营?但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
现在的无人值守系统,比想象中要聪明得多。车辆驶上地磅的瞬间,高清摄像头就完成了车牌识别,重量数据自动采集并上传系统,红外定位确保车辆完全停在磅台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最让我惊喜的是,系统还能自动判断是否皮重异常,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
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挑战。有的司机习惯了有人值守,刚开始总想找工作人员确认;有的老员工对新技术抱有抵触情绪。但我们采取渐进式的推进方式,先试点再推广,同时把老张这样的老员工培训成系统管理员。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转变过程虽然不易,但每一步都值得。
现在,我们的地磅房真的实现了无人值守。三班倒的员工被释放出来,有的转岗到了客服岗位,有的经过培训成为系统维护专员。老张现在负责整个系统的运维管理,工资涨了,也不用再熬夜了。上次见他时,他笑着说:"现在终于可以准时吃上晚饭了。"
成本上的变化更让人惊喜。原本需要6个地磅操作员,现在只需要2个系统管理员轮班。算上节省的加班费、培训成本,一年就能收回投资。而且由于数据准确率大幅提升,再也没发生过因称重错误导致的纠纷。
不过我要提醒的是,上无人值守系统不是简单地买设备就行。你要先梳理好自己的业务流程,是单向称重还是双向称重?需要对接哪些管理系统?现场的网络条件怎么样?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实施效果。我们当时就花了整整一个月来做流程优化,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花得特别值。
最近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周去巡场时,看到一辆货车缓缓驶过地磅,系统自动完成称重,司机在终端上确认信息,道闸抬起,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而在不远处的办公室里,我们的员工正在分析系统生成的数据报表,寻找优化运输效率的可能。
这个场景让我明白,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多么高大上,而在于它如何让人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无人值守地磅解决的不仅是成本问题,更是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把人力用在更创造价值的地方。
如果你也在为地磅管理的人力成本发愁,不妨从了解开始。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可以先从某个分公司的地磅试点,感受一下技术带来的改变。毕竟,在这个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的时代,让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值得做的事,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
夜深了,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自动运转的地磅系统,心里格外踏实。明天,老张就要带着新员工学习系统维护了,想到这里,我不禁露出了笑容。这样的夜晚,真好。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