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3日
我站在空无一人的磅房前,电子屏幕上数字安静地跳动。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需要三班倒的司磅员,现在只剩下一套系统在不知疲倦地工作。
还记得老张,我们公司最资深的司磅员。去年冬天他值夜班时突发高血压,幸好被巡查的保安发现。那天之后我就在想,这种重复性高、强度大的岗位,真的必须让人来扛吗?
最初提出要上无人值守系统时,财务老王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说这套系统投入不小,而且“机器哪有人的眼睛靠谱”。我理解他的顾虑,毕竟地磅称重直接关系到货款结算,差一公斤就是真金白银。
转变发生在今年雨季。连续暴雨那几天,等待过磅的货车排成长龙。司磅员小李小跑着穿梭在磅房和货车之间,浑身湿透。因为视线不清,他误读了一个数字,导致后续的结算全乱了套。那天我们加班到深夜,就为了找出那个错误。
就是那次事故让我下定决心。如果连最基本的准确率都无法保证,还谈什么管理提升?
系统上线过程并不顺利。第一个月,各种小问题不断。有司机不习惯自助操作,有传感器偶尔失灵,还有次网络中断导致数据无法上传。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泡在磅房,和技术人员一起调试。说实话,我也动摇过,但想到老张和小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最难的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改变大家的习惯。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培训司机,制作了最简化的操作指南,还在磅房旁设了24小时服务热线。慢慢地,抱怨声少了,效率上来了。
如今这套系统已经平稳运行了两个多月。最让我惊喜的不是省了多少人力成本,而是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因为所有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财务结算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因为过磅速度加快,货车排队现象基本消失。更意外的是,由于全程无人干预,那些试图在称重上做手脚的行为彻底没了空间。

上周遇到老张,他调岗后现在负责数据稽核。他说现在工作轻松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疲劳看错数字。看着他气色好很多,我特别欣慰。
当然,无人值守不是万能药。系统需要维护,流程需要优化,人员需要转型。但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当机器处理重复劳动,人就能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
站在安静的磅房外,我看着货车有序地驶上地磅,系统自动识别车牌、采集重量、上传数据,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这不再是冷冰冰的自动化,而是科技赋予我们的从容。管理水平的提升,或许就藏在这份从容里。
未来,我们计划把地磅系统和整个物流管理系统打通,让数据流动更顺畅。到那时,从称重到结算,可能真的只需要动动手指了。想想还挺期待的。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