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6日
我站在磅房门口,看着老王蹲在电子秤旁边记录数据的样子,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我刚入行时也是这样。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边缘往下淌,手里的记录本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就在这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智能称重系统的实时报表——就在刚才,三公里外的二号地磅已经自动完成了今天第138车货物的称重。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时,我和大多数老师傅的反应一样:这不就是换个花样折腾人吗?直到那个闷热的下午,因为人工记录失误,我们整整花了六个小时核对两百多车煤的磅单,我才意识到这个行业真的需要改变。
记得系统上线的第一天,整个称重区域安静得让人不适应。没有此起彼伏的对讲机呼叫,没有司机扯着嗓子询问磅单,只有道闸起落的轻微声响和扫描设备的提示音。最让我惊讶的是,那个总爱在午饭时间排长队的三号磅台,现在居然能保持每分钟完成两辆车的全流程称重。
张师傅有次喝着茶跟我说:“以前总觉得机器冷冰冰的,现在看着这些车辆像流水一样通过磅台,反倒觉得整个厂区都活起来了。”他说得没错,当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实时采集重量、瞬间打印磅单,整个流程就像被施了魔法。有次我特意掐表计算,从车辆驶上磅台到完成所有流程,最快的一次只用了23秒。

不过转变的过程并不轻松。刚开始总有老师傅抱怨系统太死板,不会像人眼那样“灵活判断”。直到有次系统自动识别出一辆车的皮重异常,我们调取全程录像才发现,原来这辆车前次过磅时车厢角落里还藏着半吨水渣。这件事之后,再没人说系统不如人工判断精准。
现在我最享受的是每天下午四点。这个时间点在过去是最混乱的时候——交接班、车辆集中进场、数据需要人工核对。而现在,我只需要泡杯茶,看着监控大屏上跳动的数字:今日已完成称重867车,异常预警3次,平均过磅时间41秒。这些数字背后,是司机们能提前两小时回家吃饭,是财务部能准时拿到准确报表,是我们这些老物流人终于不用再熬夜核对数据。
上个月公司开放日,有个司机的女儿参观完称重区后天真地问:“爸爸,这里为什么都没有叔叔在工作啊?”我听着突然有点眼眶发热。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着我们这代人从未想象过的变化,而我很庆幸,自己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夜深了,厂区里的智能地磅依然在自动工作。红色绿色的指示灯在黑暗中交替闪烁,像这个行业跳动的新脉搏。我知道,明天清晨当第一辆货车驶过磅台时,这套系统已经准备好了新一天的忙碌。而我和我的同事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把精力放在更需要人类智慧的事情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