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8日
凌晨三点的物流园区,只有地磅房的灯光还亮着。老王裹着军大衣从值班室出来,哈着白气走向秤台。这样的夜班他已经值了十五年,直到上个月公司装上了那套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现在经过厂区大门时,我总会多看一眼那座安静运转的秤台。没有值班人员跑来跑去,没有手写单据在风中飞舞,只有红色栏杆优雅起落,像极了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上周亲眼目睹二十辆货车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全部过磅——这个数字在过去需要两个班组忙活整个上午。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个系统时,我盯着识别摄像头看了很久。当货车缓缓驶上秤台,车号识别、毛重采集、数据上传竟然在司机不下车的情况下瞬间完成。那个总爱和司磅员讨价还价的张师傅,现在过磅时只能对着空无一人的岗亭耸耸肩,然后乖乖按照系统提示的路线驶离。
最奇妙的是这套系统带来的连锁反应。财务部的小李告诉我,现在她每天早晨打开电脑,前一天的称重报表已经安静地躺在邮箱里。而调度老周再也接不到"哪个仓库还有空位"的询问电话——系统自动把每辆车的载货信息同步到了仓储管理平台。
不过真正让我感受到技术温度的,是看到老王被调岗后的变化。这个在磅房待了半辈子的老师傅,现在成了系统运维专员。上周见他戴着安全帽指导技术人员调试设备,眼里闪着的光比当年打算盘时还要亮。他说现在每天晚上都能回家吃热乎饭,而过去十五年的春节他都在磅房值班。

当然新系统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有次系统把一辆沾满泥浆的车牌识别成了乱码,导致那辆车在厂区转了三个圈都没找到出口。最后还是老王手动录入了车牌号,事后他在系统里添加了泥浆遮挡的识别样本。"机器也得学习啊",他笑着对我说,像在说一个需要指导的新员工。
如今当我深夜经过物流园区,看到自动感应灯随着车辆驶入依次亮起,电子显示屏跳动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重量数字,总会想起老王那句话:"以前是我们伺候磅秤,现在是磅秤伺候我们。"这个改变不仅仅体现在效率表上那些上升的曲线,更体现在每个相关岗位工作方式的彻底重塑。
或许这就是技术最美的样子——它不是冷冰冰地取代人力,而是让每个环节的人都找到更值得付出的位置。就像那台无人值守的秤台,它思考的方式不是要证明人类多余,而是为了释放人们去思考更重要的事。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