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6日

凌晨三点,我站在空旷的厂区里,看着又一辆满载的货车缓缓驶上地磅。驾驶室里司机睡眼惺忪地递过单据,而我不得不强打精神核对数据。这种场景重复了整整七年,直到那个暴雨夜,老张因为连续值夜班突发眩晕从磅房台阶摔下,我才意识到是时候改变什么了。
最初提出要上无人值守系统时,老师傅们都在摇头。王工指着那台用了十几年的机械地磅说:“这铁疙瘩比你们年轻人资历都老,它能听懂电脑说话?”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改造,最先感受到变化的反而是这些老师傅。现在王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前夜的称重报表,偶尔还会指着数据说:“你看,这套系统比人眼还毒,昨天那辆挂车皮重比平时多了0.2吨,果然是在水箱里藏了猫腻。”
记得系统上线的第一个月,有个供应商习惯性地在空车过磅时故意往后倒车,想利用地磅间隙少算重量。要是以前,值班员在深夜难免会疏忽。但那天系统连续三次发出警报,自动抓拍了车辆位置变化的全过程。当我们把视频记录摆在对方面前,那个跑了十几年运输的老业务员喃喃自语:“这下真是半点都糊弄不得了。”
最让我感慨的是现在磅房夜班的变化。以前总要安排两个人轮值,一个负责操作,一个在旁监督以防出错。现在夜班只需保留一个巡检人员,负责处理极少数需要人工介入的异常情况。年轻的调度员小陈笑着说:“现在值夜班终于敢放心喝茶了,不用再担心因为犯困算错一个小数点,让公司损失好几万。”
不过这套系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防作弊。上周财务部的小李拿着报表来找我,指着月度运输损耗数据说:“奇怪,这个月损耗率降了0.8%。”我们仔细核对后发现,正是因为系统自动记录了每辆车的装货、卸货全过程,杜绝了途中货物遗失却无人负责的情况。运输队长老周拍着大腿说:“以前总有人说货少了,现在每批货都有数字身份证,想推诿都找不到借口。”
当然,转型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系统刚上线时,有几位老司机始终不适应,总觉得冷冰冰的机器不如人工灵活。直到有次刘师傅的货车因为轮胎夹石导致皮重异常,系统自动识别并提醒他清理,避免了一次运输安全隐患,他才彻底改变看法。现在他常跟新司机说:“这系统就像个不知疲倦的守夜人,既严格又贴心。”
最近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上个月公司接待了一批参观的同行。当他们看到我们的调度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称重数据,以及系统自动生成的运营分析报告时,有人感叹道:“你们这已经不只是在称重,而是在用数据驱动整个物流链条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淘汰的不是磅房员这个岗位,而是那种依赖人工、容易出错的旧工作模式。
如今偶尔我还会在深夜去磅房转转。灯光下,自动道闸起落有序,射频识别系统精准读取着每一辆车的电子标签,而曾经必须有人值守的磅房里,只有服务器指示灯在安静地闪烁。这种改变,就像是从手持算盘到智能计算的跨越,看似失去了什么,实则为企业注入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