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6日

凌晨两点,我又一次站在空荡荡的地磅房里。显示器幽幽地亮着,上面跳动的数字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刚入行时,那个拿着纸质记录本蹲在磅房角落的毛头小子。
那时候的称重是个体力活。每辆车都要人工核对信息,手写记录数据。冬天磅房冷得像冰窖,夏天又热得像蒸笼。最头疼的是夜班,困得眼皮打架还得强打精神,就怕看错一个小数点。有次因为抄错了一个数字,差点让公司损失十几万,那个月工资全扣光了不说,还在全体员工会上做检讨。
直到三年前,公司引入了这套无人值守称重系统。说实话,刚开始我挺抵触的——机器能有人靠谱吗?万一系统出故障,不是更麻烦?
第一次看到卡车驶过地磅,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重量数据瞬间上传到云端,我站在旁边像个多余的摆设。那种感觉很奇怪,就像你苦练了二十年的手艺突然没了用武之地。但慢慢地,我发现这套系统确实不一样。
它从不打瞌睡。无论是暴雨倾盆的深夜还是烈日当空的正午,那个冰冷的铁盒子总是保持着绝对的清醒。有次凌晨三点,系统突然报警,我从值班室冲过去,发现是一辆经常来往的货车试图重复过磅。系统自动锁定了该车辆的所有历史记录,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异常。要是换作人工值守,疲惫的夜班人员很可能就疏忽了。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套系统居然学会了"察言观色"。不是真的看人脸,而是能识别车辆的细微异常。上个月,它就发现一辆车的轴重分布不对劲,自动拒绝了过磅请求。后来检查发现,那辆车的货箱底部被人动了手脚,加了暗格。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觉得它只是个冰冷的机器了。
当然,系统也有犯傻的时候。去年冬天一场大雪,车牌被积雪覆盖,识别系统就乱了套。我们在控制室里看着屏幕上一连串的"识别失败",只好临时切换成人工模式。那一刻,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不是被替代,而是成为了系统的最后一道保险。
现在的我,更像是称重系统的老搭档。白天它负责高效运转,我则在后台监控着各项数据;夜晚它继续值守,我可以在值班室里随时响应异常。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它用精准的数据说话,我用多年的经验为它查漏补缺。
前几天老板问我,这套系统到底值不值。我指着实时数据大屏说:"它不会累,不会走神,不会算错,更不会被收买。你说值不值?"但还有半句话我没说出口:再智能的系统,终究需要懂得它的人来守护。就像现在,我又该去巡检了,毕竟这是我的地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