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3日
凌晨三点十七分,我盯着屏幕上那个缓慢移动的光标。它代表着一辆正在穿越城区的渣土车,驾驶室里坐着的是老李。这个时间点,大多数人正在熟睡,而他的第十趟运输才刚刚开始。
我认识老李是在一个雨夜。那晚系统显示他的车辆在同一个路段徘徊了四十分钟,我拨通电话,听到的是他疲惫的声音:“工地门口陷住了,正在垫石板。”后来他告诉我,那天他穿着雨衣在泥水里忙活了半个多小时,鞋子完全湿透,却还要坚持完成剩下的五趟运输。
渣土车管理系统上的数据冷冰冰的——车速、油耗、路线、载重,每一个数字都被精确记录。但在这些数字之间,藏着太多系统无法捕捉的细节。比如老李总喜欢在凌晨四点把车停在那个固定的路口,因为那里有个通宵营业的便利店,老板娘会给他留一杯热茶。
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光点明灭,线条交错。新来的同事看着这些数据说:“今晚运输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而我看到的,是老张为了避开学校路段多绕了三公里,是小王在工地门口等了半小时就为了让工人把防护网绑得更牢固些,是刘师傅在暴雨天把车速降到二十码以下时紧握方向盘的双手。
记得有次系统报警显示一辆车停留超时,我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司机声音哽咽。原来他刚得知父亲住院,正把车停在路边平复情绪。他说再跑两趟就收工,明天一早就坐最早的大巴回老家。那天我在系统里备注“车辆临时检修”,没有人知道这个小小的谎言背后,是一个儿子归心似箭的焦虑。
这些数据从不记录驾驶室里的温度——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不记录司机们泡面的口味变化,从开始的红烧牛肉到后来的清汤寡水;不记录他们与家人视频时强装的笑容,也不记录收到工资到账短信时长长舒出的一口气。
每当我深夜值班,看着屏幕上流动的光点,总会想起老李说过的话:“我们这行,就是把黑夜装进车厢,把黎明运往工地。”是啊,这座城市每一天的长高长大,都离不开这些在深夜里穿梭的钢铁巨兽,以及驾驶室里那些有血有肉的人。

数据会说,今晚有三百多辆渣土车在运行,完成了五千吨建筑垃圾的清运。但它不会说,这些司机错过了孩子的家长会,习惯了胃痛的滋味,把年复一年的夜晚都交付给了这座城市的路网。
现在天快亮了,屏幕上的光点陆续熄灭。老李发来消息:“收工了,今天终于赶上了女儿的早餐。”我关掉系统,窗外第一缕阳光正好照在脸上。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就像晨雾一样,太阳一出来就散了,但我知道,今晚它们又会重新聚集,在这座城市的脉络里继续流淌。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