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2日
昨晚收车回家,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又看见几辆渣土车呼啸而过。扬起的尘土在路灯下特别显眼,车速快得让人心惊。我突然想起上周和老王吃饭时他说的事——他们车队有辆车GPS经常"失灵",明明在违规跑线路,监控平台上却显示车辆一直停在工地。这让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些我们以为严密的监管系统,到底有多少漏洞?
说起来,我和渣土车打交道也有十几年了。从最开始帮着调度车辆,到现在负责整个车队的运营,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管理方式的变迁。记得早些年,渣土车简直就是"马路杀手"的代名词,超载、超速、闯红灯,什么乱子都出过。后来上了智能管理系统,大家都以为问题解决了。可现实呢?系统是有了,漏洞却像筛子一样多。
就拿最基础的GPS定位来说吧。按理说这是监控车辆位置最基本的手段,可实际操作中,司机们有的是办法对付。我认识的一个老师傅就说过,他们有时候会用强磁铁干扰设备,让定位信号时断时续。更绝的是,有人直接在设备上接个开关,想让它工作就工作,想让它"休息"就"休息"。这些歪招在司机圈里都快成公开的秘密了。
车载视频监控本该是第二道防线,但现在也形同虚设。按照规定,渣土车必须安装多个摄像头,实时监控驾驶室、车辆四周和卸货过程。可你去工地转转就知道,多少车的摄像头不是被泥巴糊住,就是"意外"损坏。就算摄像头完好,存储卡突然"失踪"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们查事故,调取视频时才发现,那辆车最近一个月的记录全是空白。
超载监测系统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了。现在的智能系统能自动检测载重,超载了就会报警。但司机们早就摸透了系统的脾气——在过磅时稍微加速或者减速,就能让读数偏差个两三吨。要是遇到"懂事"的地磅管理员,递根烟说几句好话,超载变合规也就是按个键的事。
这些漏洞单个看可能不算什么,但叠加在一起就可怕了。想想看,一辆满载渣土的货车,GPS定位不准,视频监控失灵,还可能超载,这简直就是个移动的危险源。去年城东那边的事故大家都还记得吧,就是渣土车刹车失灵撞上了公交车。事后调查发现,那辆车不仅超载30%,GPS设备已经故障半个月没修,连刹车片都磨得差不多了。
说实话,我现在晚上开车上路,看到渣土车都会下意识地躲远点。不是我对这个行业有偏见,而是太清楚里面的门道了。我们车队算是管理比较规范的,但偶尔也会发现司机耍小聪明。每次发现这种情况,我都会把司机叫过来好好谈谈。有个年轻司机跟我说过实话:"队长,我也不想这样,但不这么干根本赚不到钱啊。"
这话说得我哑口无言。确实,现在的运费压得这么低,要是完全按规矩来,司机连油钱都赚不回来。但这能成为违规的理由吗?我觉得不能。安全问题从来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最近听说交通部门在升级监管系统,要引入人工智能识别违规行为。这当然是好事,但我更希望他们在设计系统时能多听听我们这些一线从业者的意见。再先进的系统,要是脱离实际,最后还是会沦为摆设。就像现在有些功能,设计得很花哨,实际操作起来却麻烦得要命,司机们自然想方设法绕开它。
说到底,技术只是工具,关键还是看人怎么用。我觉得要想真正堵住这些漏洞,得从根子上想办法。既要让合规运营有利可图,又要让违规行为付出代价,还要让管理系统更接地气。这三个环节缺了哪个都不行。

有时候深夜加班,看着监控大屏上闪烁的车标,我会想:这些移动的小点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在这行干得越久,肩上的责任就越重。管理系统上的每个漏洞,可能都是未来某个事故的导火索。这个道理,我希望所有同行都能真正放在心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