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双碳目标驱动下物流车队绿色化转型:路径、挑战与系统性破局

阅读数:2025年11月19日

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其减排成效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


其中,承担着国民经济血脉畅通重任的物流车队,因其活动强度高、能耗总量大,其绿色化转型已成为一场不容回避、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这并非简单的车辆技术替换,而是一场涉及技术路线、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的全面重塑。

image.png

01双碳目标按下“快进键”:政策驱动进入快车道

随着双碳目标从国家承诺逐步细化为具体政策体系,物流行业正面临明确的政策预期和现实的转型压力。这一转型压力主要通过三个维度显现:在法规约束层面,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高排放车辆限行和淘汰时间表,新能源车辆在路权分配中获得明显优先权。这种政策导向正在深刻重塑物流企业的运力结构选择。在市场需求方面,绿色供应链建设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将供应链的低碳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和ESG表现的关键考核指标。此外,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日益凸显。尽管新能源物流车购置成本较高,但运营阶段的油电差价、路权优先等政策红利,正在改变企业的成本收益核算。业内测算显示,在日均行驶200公里左右的城市配送场景下,电动轻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显现竞争优势。


02技术路线并非“单选题”:多驾马车并驾齐驱

在政策驱动的背景下,物流车队绿色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技术路径选择。这要求企业必须基于具体运营场景,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案。纯电动路线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为成熟,特别适用于城市配送、港口集疏运等中短途固定线路场景。其优势在于能效高、零尾气排放,且维护成本较低。然而,电池能量密度限制导致的续航焦虑、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特别是在冷链物流等对能耗要求较高的细分领域,电池性能在极端温度下的表现仍需提升。


燃料电池路线则被视为长途干线运输的潜在解决方案。其快速加注、长续航的特点较好地匹配了干线物流的需求特征。目前,部分企业已在特定场景进行示范运营,如某快递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开展的氢燃料电池货车试点,为技术迭代积累了宝贵的运行数据。与此同时,混合动力及清洁燃料作为过渡方案仍具现实意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兼顾了纯电运营和燃油备用的灵活性,适用于充电设施不足地区的过渡期使用。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技术路线的选择都需要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确保其碳减排属性的真实性。

image.png

03智能化扮演“加速器”:挖掘运营深层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车辆能源替换只是绿色转型的第一步。要实现深度减排,必须将重点转向运营体系的智能化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智能调度系统正成为减排的"放大器"。通过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实现路径优化、装载率提升和车辆动态管控。实践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规划可降低车辆空驶率约20%,而驾驶行为优化更能实现5%-15%的能耗节约。运输结构调整带来的减排效应同样不容忽视。推动"干线铁路/水路+两端新能源配送"的多式联运模式,能够从运输结构上实现深度减排。这要求物流企业突破传统运输组织方式,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协同机制。更为前沿的是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理念的引入。领先企业已开始关注车辆制造、能源生产、报废回收等环节的隐含碳排放。这意味着,使用绿电充电的电动车才能实现真正的低碳运营,这促使物流企业与能源供应商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image.png

04前行路上仍有“拦路虎”:直面转型阵痛

尽管转型方向明确,但物流车队绿色化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转型进程。初始投资压力最为直接。新能源货车购置成本通常是同级别燃油车的2-3倍,对利润空间有限的物流企业构成较大资金压力。


这一问题在中小物流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基础设施不匹配问题同样棘手。充电桩/加氢站的数量、布局、功率难以满足车队规模化运营需求,"车多桩少"、"充电耗时"等痛点制约着运营效率的提升。


特别是在重卡领域,适合其需求的大功率充电设施严重不足。此外,技术成熟度与标准体系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动力电池在低温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而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碳核算方法不统一等问题,都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


05破局需打“组合拳”:共建产业发展共同体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系统性的破局之道,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政策层面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在完善标准体系的同时,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例如,"车电分离"模式可有效降低购车门槛,而充换电设施共享则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金融服务创新至关重要。绿色信贷、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这就需要建立适合物流行业特点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引导资本支持绿色转型。产业链协同是破局的关键。整车厂、能源企业、物流公司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型物流企业可通过共享基础设施、输出管理经验,带动行业整体提升。

    image.png

06驶向绿色物流新未来

物流车队的绿色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是对行业的挑战,也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能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行业力量,更将在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中铸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场转型需要各方保持战略定力,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共同迎接绿色物流新时代的到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约束时代来临:大宗物流绿色转型从“可选”到“必选”的实战指南

下一篇:暂无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