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锂价涨穿10万,新能源物流车租赁"躺赢"?别急着下结论

阅读数:2025年11月24日

11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站上10万元/吨,四个月涨幅66%。车企在疯狂囤积电池,终端车价上涨已成定局,但在这一片“涨”声中,一个意外的受益者正浮出水面——新能源物流车租赁市场。这场由成本驱动的风暴,很可能将加速行业从“拥有资产”到“使用服务”的历史性转变。

image.png

抢电池的本质是恐慌

车企抢电池的逻辑,与其说是"精明算计",不如说是集体焦虑。某品牌采购总监私下透露:"明知道现在锁价可能被坑,但更怕明年一季度没电池用。有货才是硬道理,成本往后放。"

这种恐慌源于一个残酷现实:锂矿产能看似充足,但能稳定供应给 Tier 1 电池厂的并不多。江西30%的云母提锂产能关停后,市场实际流通的现货更紧俏。头部车企的超万台电池订单,本质上是用资金实力挤压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大厂囤货,小厂等死。成本传导到整车环节,卡住了。

为什么车企不敢涨?新能源物流车的毛利率已经薄如纸。一台18万的电动轻卡,净赚不到1万块。现在成本涨1.2万,涨价就等于把客户往燃油车里推。更麻烦的是,50%渗透率是个心理红线。一位品牌方销售副总直言:"现在每涨5000块,转化率掉8个点。谁敢涨?"于是,所有车企都进入"失血挺单"模式——咬着牙接单,指望通过电池厂返利或年底补贴找平。

但这游戏玩不了多久。某车企财务总监算了笔账:"按当前锂价,我们每卖一台车亏6000块。如果持续到明年Q2,现金流会出大问题。"

image.png

租赁市场:接锅侠的“窗口期”

所谓租赁"躺赢",真相是资产包袱在转移。对于持有车队的运营商,锂价上涨确实让存量车更值钱——二手车商现在敢给2023年的电动轻卡开高价,因为新车更贵。但这只是账面浮盈,前提是能租出去。

对于终端客户,租车确实避开了初始投入的暴击。长租一台4.2米电卡,月租4500元,比分期购车每月省3000块首付摊销。但运营商也不是做慈善:他们正在悄悄上调租金,把成本压力往下传。深圳某租赁公司11月起租价上调8%,结果退租率激增15%。"现在拼的是谁资金链先断,"该公司负责人说,"客户觉得贵,我们成本更高,两头挤压。"

image.png

2026年:政策退出前的“终极赌局”

购置税减免政策悬而未决,正在放大市场的焦虑。如果明年真退出,一台18万的车要多交1.5万税,叠加锂价成本,总涨幅可能超过2.5万。

这会让租赁模式真正爆发吗?未必。更可能的是,整个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进入"冻滞期"——买车的人观望,租车的人嫌贵,最后全行业缩量。

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把车电分离玩到极致的玩家。某头部车企推出的"电池订阅"服务,车价直降6万,电池月租1500元。这种模式下,锂价波动被电池公司吸收,用户只管用。但前提是,电池公司得有本事把电池资产金融化,靠规模和对冲活下去。没这个能力的企业,连"接锅"的资格都没有。

image.png

当行业盯着锂价时,变革者已在打磨效率的刀刃

锂价上涨暴露了一个行业真相:新能源物流车还停留在"卖铁盒子"的阶段,没人真正建立起服务护城河。租赁市场的所谓"机遇",不过是成本危机下的临时避难所。

真正的出路,不是讨论"买还是租",而是谁能把物流效率提升3%——省下来的油钱、时间、罚款,远超这点锂价波动。可惜,现在整个产业链都在忙着算账,没人愿意沉下心来做这件难而正确的事。

当所有人都盯着碳酸锂报价时,真正的变革者已经在研究怎么降低司机空驶率、怎么优化充电窗口、怎么用算法匹配货源。锂价会回落,但那些功夫,才是真壁垒。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德迅的阳谋:一场溢价收购,宣告物流“规模时代”的终结

下一篇:暂无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