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大宗物流运输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阅读数:2025年04月25日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大宗物流运输作为高排放领域,其碳排放核算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本文系统梳理当前主流核算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中国物流场景的优化方案。

一、碳排放核算基础框架

1. 核算边界界定



需明确运输工具(重型卡车/铁路/船舶)、燃料类型(柴油/LNG/电力)及运输链路(干线/支线/末端)三大维度。以某钢铁企业为例,其铁矿石运输全程碳排放中,港口至工厂的公路运输占比达62%。

2. 数据采集技术

(1) 车载OBD实时监测:采集车辆瞬时油耗、载重等20+参数,数据误差率<5%

(2) 物联网称重系统:通过地磅传感器自动记录货物周转量

(3) 电子运单平台:整合运输距离、车型等结构化数据

二、核心计算方法对比

1. 排放因子法(适用性最广)

公式:碳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因子×GWP值

其中柴油卡车排放因子建议采用《中国道路运输碳排放指南》中的2.63kgCO2e/L

2. 生命周期评估法(LCA)

涵盖车辆制造、燃料生产、运输使用全周期,某案例显示电动重卡在全生命周期可减排34%

三、实践挑战与创新

1. 数据痛点:

- 多式联运数据孤岛问题(公路/铁路/水运数据未打通)

- 中小物流企业监测设备覆盖率不足40%

2. 解决方案:



(1) 建立行业级碳核算云平台,接入交通部ETC、北斗等数据源

(2) 开发轻量化核算工具,支持Excel模板导入(已在国内某快递企业试点)

四、减排技术经济分析

对比氢能重卡(吨公里成本0.8元)与柴油车(0.5元),当碳价>200元/吨时具备经济性。建议优先在港口集疏运、煤炭专线等场景应用。

未来需加快建立物流碳排放数据库,推动核算标准与国际接轨。企业应建立“监测-核算-优化”闭环体系,将碳成本纳入运输决策模型。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2025年大宗物流行业新能源车辆应用趋势

下一篇:大宗物流企业供应链弹性建设要点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