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4月23日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大宗物流行业正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转型升级。本文以三个典型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剖析行业如何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贯穿运输全链条。
某钢铁企业物流部门创新采用"重去重回"运输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全国200余家客户的空返车辆资源,使钢材运输空驶率从38%降至12%。该模式每年减少柴油消耗超1.2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8万吨。其核心在于构建了包含钢厂、物流商、终端用户的闭环生态系统。
国际粮商嘉吉在中国实施的"包装循环计划"更具代表性。通过标准化设计,使编织袋、集装箱等包装物实现8-12次循环使用,配合区块链溯源技术,单批次包装成本降低4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建立的区域性回收中心网络,使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化工物流领域,万华化学开发的"罐箱共享平台"展现了设备级循环的潜力。平台整合行业闲置罐箱资源超8000个,采用"一罐到底"的运输方式,既避免了传统洗罐过程的水污染,又使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平台独创的智能调度系统,可实现全国范围内72小时快速响应。
这些案例揭示出大宗物流循环经济的三大实施路径:运输网络优化实现运力共享,包装标准化推动多次利用,以及设备智能化促进资源共享。但实践过程中仍面临政策标准不统一、跨企业协作成本高等挑战。未来需要建立行业级循环经济数据库,开发碳足迹追踪工具,并探索"绿色物流+金融"的创新商业模式。
专家指出,循环经济不仅是大宗物流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是重构行业价值链的契机。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普及,那些率先构建循环体系的企业将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将循环经济纳入供应链规划,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