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5月04日
在煤炭物流体系中,集运站作为连接矿区与铁路/公路运输的关键节点,其作业效率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能。传统管理模式依赖人工经验划分作业区域,存在边界模糊、调度滞后等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子围栏技术与GIS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在煤炭集运站的应用创新。
电子围栏技术通过北斗/GPS定位模块与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动态划定虚拟作业边界。当运输车辆或设备超出预设范围时,系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记录违规数据。与纸质标识或物理围栏相比,电子围栏具备三大优势:一是支持多级权限管理,可针对不同车型设置差异化作业区域;二是边界调整灵活,能适应临时堆场变更等场景;三是违规行为可追溯,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GIS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空间管理能力。通过叠加高精度地图数据,可实现三大核心功能:1)作业范围三维可视化,直观展示卸煤区、装车线等关键区域的空间关系;2)设备轨迹热力图分析,识别作业密集区与闲置区域;3)运输路径智能规划,结合实时车流量数据动态优化行车路线。某北方集运站的实测数据显示,GIS与电子围栏集成后,车辆平均等待时间缩短23%,场地周转率提升18%。
技术集成需注意三个关键点:首先是坐标系统统一,需将电子围栏的WGS-84坐标与地方GIS地图的坐标系进行转换匹配;其次是通信延迟控制,建议采用5G专网保障定位数据实时传输;最后是异常处理机制,需建立定位信号丢失时的备用校验流程。
未来发展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构建集运站全要素动态仿真模型;二是接入AI算法,实现作业范围的自适应调整。这些创新将推动煤炭物流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