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08月31日
在煤炭物流运输领域,车辆防火防自燃是保障人员和货物安全的核心环节。由于煤炭具有自燃特性,加之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高温、摩擦等外部因素,科学系统的防控措施成为行业刚需。
运输前的全面“体检”
每辆运输车辆出发前需完成三级安全检查:首先排查电气线路老化问题,重点检查蓄电池接线端绝缘层状态;其次确认排气管隔热层完整度,确保与货厢保持50厘米以上间距;最后对轮胎进行胎压及磨损程度检测,避免行驶中过热引发火情。随车必须配备2具以上5KG干粉灭火器,且固定于驾驶室易取用位置。
装载环节的防火规范
装煤过程中严禁混装易燃易爆物品,车厢底部需铺设阻燃苫布。对于长距离运输,建议采用分层装载法,每层煤炭厚度不超过1.2米,层间用金属网隔开以促进散热。装载完成后,须使用防静电绳索固定篷布,避免行驶中摩擦产生静电火花。
途中的动态监测机制
驾驶员需每2小时停车检查一次货厢温度,当表面温度超过60℃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现代物流车队建议加装无线温度传感系统,通过驾驶室终端实时监控货厢多区域温度变化。同时保持车载GPS与调度中心联动,确保异常情况能及时获得远程技术支援。
应急处理的黄金流程
发现冒烟或明火时,驾驶员应遵循“停车-断电-隔离-灭火”四步原则:立即将车辆驶离主干道,切断电源总开关,使用反光锥划定警戒区,优先采用灭火器控制火源。若火势超过3分钟未受控,必须放弃施救并撤离至150米外安全区域报警。
定期维护的专业标准
建立车辆防火系统月检制度,重点保养发动机自动灭火装置、电源总闸继电器等关键部件。每季度需由专业机构对全车电路进行负荷测试,更换存在短路风险的线束。油路系统维护应使用阻燃型密封胶,并清理发动机舱积碳。
通过构建“预防-监控-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可显著降低煤炭运输火灾风险。这既是对国家《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的合规践行,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建议运输企业将防火防自燃培训纳入驾驶员年度考核体系,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筑牢安全运输的最后一道防线。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