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0月30日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行业狂飙突进的背后,专业维修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与传统柴油重卡相比,新能源重卡技术架构发生根本性变革,集成了高压电控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这对维修人员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掌握高压安全操作、电池管理系统诊断、电机控制器检修等专业技能。目前,市场上能够胜任此类工作的技术人员凤毛麟角。

人才缺口巨大的原因错综复杂。首先,新能源重卡技术迭代迅速,相关知识体系更新快,教育机构课程设置难以同步。许多职业院校仍以传统燃油车维修教学为主,缺乏针对性的新能源课程体系和实训设备。其次,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有限。主机厂和大型服务站的系统化培训多集中于核心城市,广大基层维修网点技术人员难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提升机会。再者,行业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技能认证标准,导致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这种人才困境直接影响了市场终端的运营效率。一些地区的新能源重卡车主反映,车辆出现故障后,常常面临"找不到人会修、等配件时间长"的窘境,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影响了用户对新能源车辆的信心。长此以往,必将反噬行业前期的推广成果。
破解人才难题,需构建多方协力的系统化培养机制。教育部门应牵头推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加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投入,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企业层面,主机厂应承担更多责任,建立覆盖全国经销商网络的技术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分级、分层的技术培训与认证。同时,行业组织应加快牵头制定新能源重卡维修工的职业标准与技能等级认定规范,为人才培养提供清晰路径。

此外,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培训效率也至关重要。开发线上培训平台,利用VR/AR技术模拟复杂故障诊断场景,可以让技术人员在不拆卸实车的情况下进行反复练习,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覆盖面。
新能源重卡的普及是大势所趋,而稳定、专业的售后服务网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唯有尽快补上人才短板,构建起成熟、完善的技术培训与认证体系,才能支撑起这个新兴市场的长远未来,确保绿色运输通道的畅通无阻。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