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矿产企业数字化转型启示录:7个值得借鉴的案例

阅读数:2025年11月07日

那天站在矿区边缘,看着巨型卡车扬起红色尘土,我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矿工的手可以丈量大地,却握不住时间的流沙。"如今这句话在我脑海里有了新的回响——当数字化浪潮拍打传统矿业的堤岸,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记得第一次在矿区值班室看到那套崭新的智能调度系统时,老张眯着眼睛打量了半天。"这玩意儿能比我这二十年的经验还准?"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嘟囔着。三个月后的雨夜,系统预警边坡位移的警报响起时,老张第一个冲进控制室。那天我们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滑坡事故,从此老张成了新系统的忠实拥趸。技术从来不是要取代经验,而是让经验在关键时刻发挥更大价值。



在西北那个铜矿,我见过最有趣的场景:几位老师傅围着平板电脑争论设备维护方案。他们手上的老茧触碰到冰冷的屏幕,却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原来那台老是出故障的破碎机,经过数据分析和老师傅的经验结合,发现是某个部件的磨损周期比设计标准短了40%。这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让机器开始"说话",告诉我们它哪里不舒服。

我最喜欢深夜在选矿厂的值班室听李工讲故事。这个在矿山待了三十年的老工程师,现在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如何通过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发现了传送带异常振动的规律。"就像老中医望闻问切,"他呷了口浓茶,"现在有了CT机帮忙,看得更准了。"他说数字化转型最打动他的,不是减少了多少人力,而是让每个岗位都变成了技术岗位,让矿工从体力劳动者变成了智慧管理者。

当然转型路上总有磕绊。在西南那个磷矿,我们曾整整两个月都在和传感器较劲——潮湿的环境让设备频频误报。负责该项目的年轻人小刘几乎住在矿区,和工人们同吃同住,最后想出了给传感器"穿雨衣"的土办法。这个故事告诉我,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把现成方案往矿山一扔了事,而是要像打铁一样,一锤一锤地敲打出最适合这个矿山的模样。

安全监控系统的升级让我感触最深。那个安装在每个矿工安全帽上的智能定位装置,不仅是管理工具,更连起了井上井下两颗心。有一次矿工老王的妻子生病,调度中心通过定位系统快速找到他,让他及时赶回家。老王后来红着眼圈说,在井下干了半辈子,第一次觉得井上的人离自己这么近。

财务部的赵姐最初对数字化改造颇有微词,直到她发现供应链管理系统让备件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到18天。"这些数字现在在我眼里都会唱歌了,"她开玩笑说,"以前对着一堆表格发愁,现在看着实时数据流,就像看着企业的脉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见,这是数字化带给管理者的最大礼物。

最近一次去内蒙古的煤矿,我在调度中心的大屏前站了很久。那些流动的光点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矿工们忙碌的身影,是设备运转的节奏,是整个矿山呼吸的频率。或许父亲那句话应该改一改:矿工的手依然在丈量大地,但数字技术让我们终于握住了时间的流沙。

转型从来不是把旧的推倒重来,而是让新的智慧与旧的经验握手言和。当第一代矿工用镐头敲开地层,我们用数据敲开未来。这片土地深处不只有矿藏,还有等待被唤醒的数字脉搏。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矿产数字化转型典范:这家企业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下一篇:矿产领域数字化变革:五个引领行业的创新案例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