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2日

凌晨三点,厂区的灯光在雨幕中晕开。我撑着伞站在称重台前,看着老师傅披着雨衣在磅单和电脑前来回奔波,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檐往下淌。这个月已经是第三个称重员提出辞职了。
就在那个雨夜,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依靠人工记录、核对、放行的传统称重模式,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不是老师们不敬业,而是让一个人在狭小的岗亭里重复着机械劳动,既是对人的不尊重,也是对效率的极大浪费。
我们物流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称重台永远要有人值班。白班夜班两班倒,节假日无休。为了确保每辆车准确过磅,企业不得不配备至少四名司磅员轮班。这还不算上生病、事假带来的调度困难。更不用说深夜班对员工健康的损耗,那都是隐形成本。
记得有次和财务对账,发现一个月光加班费就多支出两万多。老板看着报表直摇头:"这称重岗,简直是个吞金兽。"
转变发生得很偶然。有次去南方参观一家智慧物流园区,深夜的称重区空无一人,车辆却有序通行。栏杆自动起落,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重量数据实时上传。那一刻给我的震撼,不亚于第一次见到自动分拣系统。
回来后,我们立即着手改造。说实话,刚开始心里也没底。担心系统不稳定,担心司机不适应,更担心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但现在回头看,这笔账再清楚不过。
原先需要四个司磅员的岗位,现在只需要一个系统管理员。这个人不再需要日夜守在称重台前,而是负责监控系统运行、处理异常情况。从三班倒变成正常班,员工满意度直线上升。光是人工成本,一年就能省下三十多万。
更让我惊喜的是,无人值守带来的效益远不止省钱。车辆过磅时间从平均五分钟缩短到不到一分钟,排队现象基本消失。数据自动采集,再也不用担心笔迹潦草、单据丢失。而且系统铁面无私,彻底堵住了人情称重的漏洞。
当然,推行过程也遇到过阻力。有老司机不习惯,觉得机器死板;有老员工担心失业,消极应对。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培训,让老师傅转岗做系统监督员,工资不降反升。现在他们都说,终于不用再吸汽车尾气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雨夜值班的老师傅。系统上线后,他成了最积极的学习者。有次他红着眼圈对我说:"站长,我儿子总说我的工作没技术含量,现在我能用平板电脑管理整个称重区,终于能在孩子面前挺直腰板了。"
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改变——不是冷冰冰地取代人力,而是让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如今深夜经过称重区,看着车辆流畅地驶过地磅,数据在监控室大屏上跳动,我总会想起那个雨夜。技术进步的终极意义,不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在深夜安然入睡,而不必冒雨守候在一个注定要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上吗?
无人值守不是无人关心,恰恰相反,这是对员工最深切的关怀——让他们告别风吹日晒,告别生物钟紊乱,告别机械重复。而对企业管理来说,这更是一场效率革命。当称重台不再需要守夜人,我们才真正迈向了智慧物流的新时代。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