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2025年11月10日
那天站在矿区边缘,看着满载矿石的卡车扬起漫天尘土,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真的该变变了。作为在这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矿业人,我亲眼见证了传统采矿方式的种种弊端——效率低下、安全隐患、资源浪费,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心头。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矿上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产量。工人们拿着纸质表格,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扯着嗓子报数,数据从矿区传到办公室至少要半天时间。更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问题,井下作业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每次下井都让人提心吊胆。

转变的契机来得突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参观了一家已经实现数字化的矿山。看着监控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操作人员在干净明亮的控制室里轻点鼠标就能调度整个矿区,那种震撼至今难忘。回来后,我下定决心要推动我们矿区的数字化转型。
起步阶段比想象中艰难。老工人们的抵触情绪特别大,"我们干了一辈子矿,还用得着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设备采购更是让人头疼,动辄数百万的投入让管理层犹豫不决。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泡在矿区,和设备厂商磨价格,和老师傅们讲道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我们选择从最基础的物联网传感器开始。在主要采矿设备和关键区域安装传感器时,老师傅们站在旁边直摇头,"这些玩意儿能比我们几十年的经验还准?"但很快,事实就让他们改变了看法。第一个月,仅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我们就避免了三次可能的设备故障,挽回的损失足以支付前期投入。
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是个坎儿。刚开始,各个系统的数据像孤岛一样互不相通。生产数据在采矿部,运输数据在调度室,安全监测又是另一套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建了个跨部门小组,每天晚上凑在一起研究数据对接方案。记得有个周末,为了调试一个数据接口,我们一群人熬到凌晨三点,最后靠着一箱泡面撑了过来。
真正让所有人信服的是那次突发的井下渗水事件。新安装的智能监测系统提前20分钟发出了预警,我们及时疏散了作业人员,避免了一场可能的事故。事后,那位曾经最反对数字化的老矿长拍着我的肩膀说:"这回我服了,这些新玩意儿确实能救命。"
随着系统不断完善,我们开始尝到甜头。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优化了采矿路径,矿石回收率提升了8%;智能调度系统让运输效率提高了15%;最重要的是,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看着矿区一天天变得智能高效,那种成就感比多挖几吨矿石还要强烈。
当然,转型路上也走过弯路。有段时间我们过分追求技术先进,采购了一批操作复杂的设备,结果员工不会用,反而影响了正常生产。这个教训让我明白,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要找到适合企业实际的技术方案。
现在走进我们矿区,看到的景象和一年前截然不同。控制中心的大屏实时显示着各项生产数据,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终端就能调度全场作业,连最传统的爆破作业都用上了数字化控制系统。但最让我欣慰的不是这些冷冰冰的设备,而是工人们观念的改变。现在他们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查数据看看",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数字化转型最宝贵的成果。
转型永远在路上。最近我们正在试点5G技术在远程操控方面的应用,希望未来能实现井下作业的全面智能化。这条路还很长,但看着矿区一点点的改变,我相信方向是对的。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固步自封才是最大的风险。
有时候深夜加班结束,我会独自在矿区走一圈。听着智能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看着控制室依然亮着的灯光,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个传统行业正在经历的新生。数字化转型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让这个古老的行业在新的时代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